引言
随着印刷和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,油墨工业作为其重要支撑产业,生产规模持续扩大。然而,油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,包括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和悬浮颗粒等,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,将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为规范行业污染治理,我国制定了《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明确污染物的限值及检测要求。本文将从检测范围、检测项目、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等方面,系统性解析该标准的核心内容,以期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。
检测范围
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检测范围覆盖以下关键环节:
- 生产废水:包括颜料分散、树脂合成、溶剂回收等工序产生的废水;
- 设备清洗废水:反应釜、管道和储罐的周期性清洗废水;
- 原料泄漏与事故排放: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;
- 厂区综合废水:经预处理后进入末端处理系统的混合废水。
检测项目与限值要求
根据标准规定,油墨企业需重点监测以下污染物:
- 常规污染物:pH值、COD、BOD5、悬浮物(SS)、氨氮;
- 重金属:铅(Pb)、镉(Cd)、汞(Hg)、六价铬(Cr6+);
- 有机污染物: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非甲烷总烃(NMHC);
- 特征污染物:可吸附有机卤素(AOX)、多环芳烃(PAHs)。
以COD为例,直接排放限值为80 mg/L,而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则放宽至200 mg/L,体现分级管控原则。
检测方法与技术规范
污染物检测需遵循国家标准方法,确保数据准确性与可比性:
- COD测定:采用《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》(HJ 828-2017),检测范围10-700 mg/L;
- 重金属检测: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,检出限低至0.001 mg/L;
- VOCs分析: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GC-MS)结合吹扫捕集技术,可识别μg/L级痕量有机物;
- pH值测定:玻璃电极法(GB/T 6920-1986),精度达±0.1 pH单位。
检测仪器与设备选型
企业需根据污染物种类配置检测设备:
-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:集成COD、氨氮、总磷等快速检测模块,适用于现场筛查;
- 原子吸收光谱仪:配备石墨炉和火焰原子化器,满足不同重金属的检测需求;
- 气相色谱仪:搭载FID和ECD检测器,实现苯系物与卤代烃的精准定量;
- 在线监测系统:通过UV-VIS光谱技术实时监控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能。
标准实施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
部分中小型油墨企业面临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,需通过以下措施改进:
- 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样比对,确保数据可靠性;
- 采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,集成高级氧化(AOPs)与膜分离技术;
- 建立废水分类收集系统,实现重金属废水与有机废水的分质处理。
结论
《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的实施,标志着我国印刷行业进入绿色化转型的新阶段。通过明确检测范围、优化检测方法及推广先进仪器,企业可显著降低环境风险。未来,建议加强自动化监测技术研发,同时完善地方性标准与行业导则,推动油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了解中析
实验室仪器
合作客户
